一個好的舒適圈,可以讓人獲得安慰和力量,好再度走近這個不舒服的世界,成為下一個人的安慰和力量。
期許這裡成為這樣的一個平台,大吐為快後,還能發生許多好的改變。

聊聊|完美假面裂開後:那些年我不想討論的基督徒黑暗面

想到基督徒,我的腦袋已經不會再蹦出那一個「好基督徒」的幻影了,而是「各式各樣的基督徒」...

50次瀏覽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曾經的我一樣,這個曾經大約是10年前,我剛上大學,想到「基督徒」,我腦袋裡首先浮現的是「好基督徒」,在我的認知裡,好基督徒是一個完美的模板,一個完美的「我」…

活潑開朗、善良溫和,從來不會生氣沮喪、從來不會羞愧和憤怒、每天睡前都規律地坐在書桌前,安靜靈修讀聖經,按時禱告,按時去教會,在教會有好形象好人緣,非常「愛主」,照著眾教會長輩和輔導所「傳授」的感動,這輩子都循規蹈矩、守身如玉,以後時機成熟就會經歷一番奇蹟之後遇到某位愛主的弟兄,帶著使命感建立基督化家庭(基督徒式戀愛腦???)……

好了我寫不下去了,現在的我指覺得這個人物畫像過度理想化之荒唐。

10年過去了,這段時間,我從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工作、遇見各式各樣的人、周遭的親友們發生各式各樣的事,我經歷了好多好多高山低谷,現在的我不敢說自己有多虔誠,但我可以確定的是,我對自己更加誠實了,我成為一個更真實更完整的個體,一個真正的成年人。

現在的我,想到基督徒,我的腦袋已經不會再蹦出那一個「好基督徒」的幻影了,而是「各式各樣的基督徒」,各式各樣讓我驚嘆上帝奇妙的基督徒。

這一番轉變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即我變得能夠正視並接納信仰中,人性真實的陰暗面,而這一轉變路程上的學習要感謝:以雲霄飛車風格帶領我進入職場的上帝、一路上崩潰扶持我的密友和家人、那些以智慧光照我盲點的書籍。

接下來,我想分享幾個組成我「陰暗面」的元素:懷疑、叛逆、破碎、慾望,希望這些分享能鼓舞到你,撕掉那張已經將僵硬的基督徒笑臉面具,讓我們一起成為更真實的基督徒吧!

我相信會有和我想法不一樣的基督徒,但我想說的是,我的觀點不能代表真理,這些只是我人生路上的心得,所以也不用因為你的想法和我不一樣就覺得怎麼樣,這很正常,基督徒本來就會是各式各樣的。

一、允許自己抱持著懷疑

「你要對上帝有信心!」「小心你跟多馬一樣小信了!」「信心不足你要求主幫助!」

以前我聽到這些話,我會傻傻地點頭聽過去,因為當時的我以為「全盤接受教導和建議」=「我很順服」(好傻好天真),現在我聽到一樣的建議或教導,我內心通常會很火大(我覺得這份火大是很好的,只要我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表達),因為我知道這些話雖然出於善意,但實際上於我無益。

我們都知道「有信心」、「相信上帝」是美善的事,但我們時常認為「有信心」、「信靠上帝」是原因,其實不是的,實際上「在懷疑時決定踏出小小信心的一步」才是真正的因(也可以理解為鼓起勇氣信靠、採取相信的動作),在做出決定後你收穫到或說你驗證到了後果,你才會真正變得比較有信心、體會到什麼是信靠上帝這件事,信心其實是果

有信心當然也不代表懷疑是不被允許的,正因為心裡有所疑問,才會想試圖找到答案;壓抑自己的懷疑,勉強裝出的信心,往往不堪一擊。

懷疑才是淬鍊出真信心的必要因素,當然不會就只有懷疑,還需要聖靈的提醒、你的覺察、勇氣、時間這些元素,你才能和上帝之間建構信任的關係。

我相信許多苦惱於懷疑的基督徒,在等待的並不是那一句不痛不癢的「你要有信心啊」的忠告,而是有人能和他們一起正視他們的懷疑,然後一起花時間找答案、一起等待上帝如何向他們心底的懷疑說話,正視自己的懷疑才是積累真實信心的開始。

二、接納自己的叛逆精神

「要順服,你看耶穌就很順福」「我們要順福權柄」「你這樣是悖逆和叛逆、不討神喜悅」

我不知道有多少台灣或華人小孩和我一樣,人生的叛逆期來得很晚(我大約是23歲才開始叛逆期,很多人可能是更晚),因為我們一直都被教導要「順服權柄」和「遵守規矩」,很多人和我一樣,青春期就是一直在我被教導的規則、和我不想遵守這些規則之間瘋狂的內耗和掙扎。

關於亞洲教會很喜歡強調「順服」的美德,我認為這是源自於儒家文化社會的價值觀,
並不完全等同於聖經裡提及的順服,有時候甚至對方的意思其實是順從,希望你「聽他的」因為這是「為你好」。

我並不是想否認所有聖經裡關於順服的教導,但我認為思考它和我們所處文化語境裡的順服之間的差異,是很重要的,因為所謂的「叛逆期」,其實就是一個人開始擁有主體意識,開始學會去「拒絕」了,所以當然也沒那麼好配合、沒那麼順從了,如果有接觸一些發展心理學相關的資訊,我們就會發現其實人成長的路上,就是會出現數個叛逆期,這些叛逆期確實就是要幫助我們可以「翅膀越來越硬」,去享受長大成人的自由(並且要自己承擔責任和後果)。

當我開始接納自己所謂的「叛逆精神」,開始練習對自己接受到的資訊、教導和規範有所反思和挑選,而不是為了符合順服的人設而全盤接受,我的主觀能動性就增強了,在信仰和自己的人生上也更加有目標感,可以知行合一,面對權威或上位者,我也能夠保持一個合理健康的界線,甚至適時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會再像過去只想委曲求全或是逼自己要「順服」,因為我所理解的順服應該是個人要求自己的,而不是拿來強加在別人身上告訴他:「欸,你要順服我」。(我覺得這兩者出發點差別很大)

三、承認自己的破碎

「只要我遵守規矩,我的人生就不會有汙點」「基督徒就是應該散發正能量才能傳福音」「你有這些問題和缺點都是因為你有軟弱啦,要向上帝認罪」

以前我都會一直有一種意識,覺得「因為我是基督徒」,所以我不能發脾氣、我不能罵髒話、我不能在行為舉止中透露出道德瑕疵、我必須要展現我很正向、很溫和還很快樂(甚至把快樂等同喜樂),對於我的缺點和當前景況遇到的煩惱和障礙,我一方面只是很模糊的覺得,我要向上帝承認我很軟弱、我有不足;但另一方面我又覺得我要對上帝以外的所有人盡可能掩蓋它們的存在,因為我不想讓別人覺得「 蛤,基督徒怎麼都這樣 」。

我一直都戴著一個人格面具的活著,直到我大學參加了團契,我和團契裡的學姊、輔導和弟兄姊妹建立了「真實的關係」,他們鼓勵我說真心話,就算我的想法和教會內的標準答案並不一樣,他們花時間和我一起討論聖經、彼此陪伴、互相了解,我慢慢得開始可以真的分享自己的負面心情和感受,正視自己的脆弱;我覺得很驚訝的是,我明明就是在教會長大的小孩,身邊也圍繞著許多對我很好的長輩、老師和同伴(算是在一個很溫暖的環境中長大了),但是當我沒有真的和一群人建立足夠安全、深入,且能夠暢所欲言的關係時,我就沒辦法真的在愛中成長。

我並不是覺得我的教會做錯了什麼,但是我大學時經歷到的那個真實的「關係連結」所帶給我的轉變,讓我了解到兩件事:

1. 教會提供的可能是一個聚會場所、一群基督徒,但是教會也有它本身的限制,積極參加教會活動不等同於你有在建立「真實的關係連結」,只有在聚會時和會友寒暄幾句,但他們從來不能同理你的感受、也不能和你彼此敞開心扉分享,那就代表你需要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團契」了。
2. 上帝就活在人群中(或應該說「關係中」),如果一個人在信仰上是一座孤島,他是很難在基督信仰中前進的,找到一群能發展深入關係的「安全的人」非常非常重要。這樣的關鍵人不用多,但是一定要有,只有我們自己從安全的人身上經歷到他們從上帝接收到的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我們才能夠付出同樣的愛,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

當我真的承認自己的破碎和脆弱,而且允許別人接納我,這個信仰就變得更有力量了,畢竟我們學了很多關於愛的教導:神是愛、愛裡沒有懼怕、你們要彼此相愛、要愛人如己、要愛你的鄰舍、要愛仇敵一大堆布拉布拉,擁抱自己的脆弱並且真的建立「肢體關係」,就是認識什麼是「愛」的開始,也是實踐信仰的開始。

四、直面自己慾望

「我不能夠像世界上的人一樣,我要像保羅一樣!丟棄萬事!看作糞土」「基督徒不能夠表現出自己想賺錢,我們工作都是為了要榮耀神啦」「承認慾望就是代表自己很罪惡,但我又控制不了自己所以我只好帶著愧疚感地維持原狀…」

我個人對於慾望的想法是,有些生理性的慾望是中性的,人類感到飢餓、感到口渴,是因為上帝要人類去尋找食物;人類有性慾,是因為上帝原先要人類生養眾多;至於對於物質或成就的慾望,我覺得這和我們所處的時代文化、社會價值觀有關係;前者本來就是普遍存在的,不需要感到羞恥,而後者是可以經由思考、自我了解和與上帝溝通來調整,或許這些所謂的慾望當中就能找出自己的使命感。

但很多教會的文化當中,基督徒好像不能夠直接表現慾望,甚至要假裝自己沒有慾望,假裝自己清心寡慾、可以耐心等待不會渴望愛情;提到錢就要提防和緊張,即便有時候那個報酬根本就是合理的,因為基督徒就應該把萬事看作糞土……,種種的教會圈潛規則,讓我們被迫把自己真實的慾望掩蓋起來。

糟糕的是,越壓抑、越是忽略和掩蓋,只是越使人必須偷偷摸摸地從其他管道獲得滿足,或許你一開始依照教會的教導,認為這是因為你信得不夠、交託得不夠多,但我認為事實上就是有些慾望不應該一昧的被這種「你只是信心不夠、你只是不肯交託」的話打發,就如同雅各書所說的那句話:

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要的,這有甚麼益處呢?

──雅各書 2:16 RCUV

最後的結果就是,問題並沒有被改善和解決,渴望愛情的人害怕犯罪、或是破壞上帝給自己的計劃,最終連與異性接觸和了解的行動都不採取,永遠在禱告等待真愛;經濟有壓力的人沒有去學習如何在職場上更好的生存、或是探索自己真正能創造價值的事,只能在每個禮拜的小組淡淡地提出「工作不順利、請大家為我禱告」等等。這些問題解決的負責人,就是當事人自己,但他們因為長期被剝奪了主體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只能在教會當中把自己的人格面具牢牢戴著,時常糾結這些是否都是慾望、應該靠主消滅,否則我就很失敗,而不是去認識、去直面「為什麼我會有這些渴望」、「我可以採取哪些行動」。

當我了解到透過我的渴望更認識自己,也清楚看見自己有責任採取行動的時候,我就能夠停止這些無謂的糾結和莫名的罪咎感,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我會去採取行動面對我所處的問題,也會直面我的渴望,設定目標(無論是脫單、工作收入提升等等),這一刻我才真正長大成人,不再是害怕犯錯的小孩。

自主做出決定,在我看來並不會去擠壓到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掌權,我相信自由意志和情緒感知都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禮物,上帝沒這麼弱,當我開始直面自己的需要和渴望,去尋找真正能夠有智慧幫助我更了解自己的人,避開那些只是想用焦慮和恐懼控制我的權威,我才更加為自己的人生選擇負責,而不是躲在自己的假面裡自我安慰。

最後我想說…

懷疑、叛逆、破碎、慾望,就是這些原先我以為不好的東西,幫助我成為更真實的人,允許它們的存在,我反而能夠激發出真正的信心、順服、醫治和自主性,過程中當然也是有許多掙扎、低谷和失敗,但是在我看來這就是人類的常態、是基督徒生活的常態。

再次重申,我的分享僅代表我主觀的人生經驗,不能代表聖經真理,如果你有和我不一樣的想法,這是非常正常也非常健康的事,我只希望這些文字能夠促進其他基督徒的思考、反思,更清楚自己選擇的道路和信仰堅持。

你喜歡這類的文章嗎?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有任何心得或回饋,都可以私訊或寫信和我分享和討論,若有興趣邀約小編現場講課或其他合作,歡迎來信至 truetruefunny2018@gmail.com 與我接洽。

真實基督徒日常
IG粉專:
https://lihi1.com/9gcl8
FB粉絲團: https://lihi1.com/96qZ4

分享你的喜愛
truetrue
truetrue

90後平信徒上班族小編,2018年五月從IG發跡,創建了這個基督徒迷因帳號,命名為「真實基督徒日常」,英文名truetruefunny,在一時玩心作祟及親友鼓勵下,開始了迷因粉專,無心插柳柳橙汁受到廣大華人基督徒喜愛,後期和夥伴賴老亞(梗主)發布許多爆笑的原創迷因,致力關注真實又好笑的事、分享生活不同層面的心得想法。

文章: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