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舒適圈,可以讓人獲得安慰和力量,好再度走近這個不舒服的世界,成為下一個人的安慰和力量。
期許這裡成為這樣的一個平台,大吐為快後,還能發生許多好的改變。
一個好的舒適圈,可以讓人獲得安慰和力量,好再度走近這個不舒服的世界,成為下一個人的安慰和力量。
期許這裡成為這樣的一個平台,大吐為快後,還能發生許多好的改變。
比起單純地「經歷生活」,INTJ更傾向「設計生活」。他們習慣拉高自己的位置,從上帝視角俯瞰一切,預測結果,推演可能;他們腦中那條「最佳路線」永遠不缺,甚至有好幾套備案......
現在的我,想到基督徒,我的腦袋已經不會再蹦出那一個「好基督徒」的幻影了,而是「各式各樣的基督徒」,各式各樣讓我驚嘆上帝奇妙的基督徒...
這篇文章是為所有女性朋友而寫的,無論你單身與否、結婚與否、顏值身材如何、收入如何,我都認為不影響女性能透過「致力成為精神上的強者」而為這個世界產生卓越的貢獻。
今天這篇文章,主要是想將小編身為女性多年總結出的3點認知分享給其他女孩,這三個認知如今已經逐漸成為我信念的一部分,是我面對親密關係建立時依循的原則,希望能幫助到陷入感情苦惱和迷惘的你們,提供一些靈感和成長方向。
我養成了一個「道歉」的習慣,這個習慣歷經了二十幾年的歲月甚至成為一種本能。
然而,在我從大學畢業、進入職場的第一個月,我第一次發現這個觀念毫無用處...
看著公司各種低效率的工作習慣,不斷推遲我和團隊夥伴的專案進度、甚至威脅到我們準時下班的目標......研讀各種組織管理和高效工作的文章和書籍,就變成我下班後讓自己能「止痛」的方式。
走出厚厚的教會同溫層,先從文化自覺開始
回到(上)篇中最先提到的問題,我不認為浸泡在教會文化圈裡的人,可以那麼容易就「跨出同溫層」,教會的福音工作其實是在吸納別人進入教會的文化圈裡,出發點比較像是將基督教發展為強勢文化,去吸收還未找到自己人生信仰的人,並不是走出自己的同溫層和不同世界的人交流...
想走出厚厚的教會同溫層,先從文化自覺開始。
「使用了新的平台、媒體、話題,我們就能走出同溫層了?」這一兩天我花了一些時間思考、也和幾個朋友深度聊天,試著釐清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對於上述問題,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並不覺得光是藉由新的軟硬體,教會或話題,基督徒就能達到所謂「走出同溫層」的效果...
前陣子發了條迷因,開玩笑說教會的姊妹喜歡prayboy,而不是playboy;結果引發好多人熱烈討論,好多的男士們苦笑道:「我怎麼覺得女生比較愛playboy?」,也有人表示:「就算喜歡prayboy,前提也要是個playboy。」、「還是取決於顏值啦」、「外貌play內在pray」...
先說重點:這五本書都是跟情商、人際相關的。
我會盡量把書中值得分享的乾貨+知識點寫出來。其中前三本對我比較有知識和觀念上的衝擊 (因為都跟自我有關連),後兩本功用則是概念強化 (認知如何實踐到朋友關係中)。
完全沒後悔看過的五本書!裡面的概念支撐著我作為一個成人,在大人世界裡面對自己和別人,能採取足夠成熟的舉動,不用老是停在問題裡鑽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