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舒適圈,可以讓人獲得安慰和力量,好再度走近這個不舒服的世界,成為下一個人的安慰和力量。
期許這裡成為這樣的一個平台,大吐為快後,還能發生許多好的改變。

True雜談|閱讀《流動的現代性》的反思:對基督教次文化過度依賴,是否反而抑制了對信仰核心的追尋?(下)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對基督教次文化的依賴,便無可避免地要面對一個核心問題——如果這些象徵性的外在形式都被移除,我們的信仰還剩下什麼?當沒有詩歌可唱,沒有主日可參加,沒有基督徒社群的圍繞,我們是否仍能確信自己與上帝的關係?
一個好的舒適圈,可以讓人獲得安慰和力量,好再度走近這個不舒服的世界,成為下一個人的安慰和力量。
期許這裡成為這樣的一個平台,大吐為快後,還能發生許多好的改變。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對基督教次文化的依賴,便無可避免地要面對一個核心問題——如果這些象徵性的外在形式都被移除,我們的信仰還剩下什麼?當沒有詩歌可唱,沒有主日可參加,沒有基督徒社群的圍繞,我們是否仍能確信自己與上帝的關係?
走出厚厚的教會同溫層,先從文化自覺開始
回到(上)篇中最先提到的問題,我不認為浸泡在教會文化圈裡的人,可以那麼容易就「跨出同溫層」,教會的福音工作其實是在吸納別人進入教會的文化圈裡,出發點比較像是將基督教發展為強勢文化,去吸收還未找到自己人生信仰的人,並不是走出自己的同溫層和不同世界的人交流...
想走出厚厚的教會同溫層,先從文化自覺開始。
「使用了新的平台、媒體、話題,我們就能走出同溫層了?」這一兩天我花了一些時間思考、也和幾個朋友深度聊天,試著釐清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對於上述問題,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並不覺得光是藉由新的軟硬體,教會或話題,基督徒就能達到所謂「走出同溫層」的效果...
生長在同樣的時代背景、使用同樣的科技、被同樣的流行文化沖刷、歷經同樣的歷史事件,每一代的年輕人都各有不同的文化樣貌。敏銳並覺察這些細微的差異和共性,同時確保自己「活在時下」,才能消彌代溝的阻礙,造就影響年輕世代的影響力。
要想打破時代隔閡,就必須「刻意」讓自己浸泡在有利於了解年輕世代的資訊中,以下我們會討論到幾個值得關注、思考的面向。
小編是第二代基督徒,小時候就讀教會裡的幼稚園,所以每天睡午覺起來都會看很多這類型的動畫,有次回憶起來就很想了解這些卡通背後的故事,於是有了這篇文章。
哪幾部卡通也是你的童年回憶?
以下依照年代來介紹5部經典基督教兒童動畫:
雖然小編沒參加過旌旗教會的營會,純粹因為有陣子發現,營歌相較於平常主日敬拜的詩歌內容更淺白、更生活化,有很多讓作曲作詞人發揮創意的空間,所以就蒐集了好多我喜歡的營歌~這是其中一首!希望你們也喜歡☺️☺️☺️
日本福音樂團night de light (ナイトdeライト),創作了這首《 いいから俺について来い 》描述人們如何被耶穌找到,並被邀請來跟隨祂。
是不是真的很像海賊王的劇情呢?(笑)
耶穌:「 從今天起讓我當你的船長, 跟著我來吧!」
西語歌還在聽Despacito?試試這首Luz y Sal#成為世上的光和鹽吧
Luz y Sal 就是西語裡的「光和鹽」!
創作者 Funky是來自波多黎各的福音歌手,2001年起開始受拉美樂壇矚目,曾2度獲得拉丁葛萊美提名;以嘻哈雷鬼曲風著稱的他,作品深受廣大基督徒青少年喜愛。
主阿!救我!
「深淵般的絕望將我淹沒,祢卻是我僅能抓住的全部。」
大病初癒的艾薇兒,彷彿浴火重生;這次,你可以在她的搖滾歌曲Head Above Water 裡面聽見上帝。相信你們會喜歡這首歌!!!
下方附上中文歌詞,請享用。
小編有陣子很熱衷去挖掘台灣各教會的營歌,雖然我根本都沒參加那些營(欸)但就覺得營歌明明就很多都寫得很棒,不能只有那一屆唱!希望更多人繼續聽好聽的營歌~
今天就分享這首2014希望營的營歌(對沒錯...十年前的營歌),創作這首歌的音樂人林恩,其實還有創作其他屆希望營營歌,我也都蠻喜歡的,對這位音樂創作人有興趣可以去聽他的故事:佳音會客室傳送門 (EP. 6林恩頌揚靈恩 訪音樂人林恩) 如果你還知道哪一個營的營歌好聽,也歡迎寫信推薦小編!